日前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发了台湾idf战斗机的小半径盘旋视频,意指似乎此型战机有能够吊打苏27的格斗能力。其实此言荒谬至极,航展视频如何体现飞机格斗速度下的盘旋性能?我忽然想起一位台湾“空军官校”70期毕业生,前F-5E/F战斗机飞行员博客中的话:

学弟说那天警戒他是长机,
攔截轟六K · CougarHsiung的部落格
接到紧急起飞的命令去拦载轰六K,
并留下了跟轰六K的合照,
我问为什麽不是僚机靠上去当标兵机而是担任长机的你?
他回说因为他刚好是在靠近轰六K的那一侧,
时间上不允许换位置,
所以就由他当标兵机,
让僚机来拍照。
没有时间换位置的原因是:
在轰六远方的随伴护航歼击机靠了上来,
而且是在他们六点后的位置,
战管告知他们敌机的位置,
怕他们的三、九线后方有利位置被佔据,
(三、九线:三点钟跟九点钟的后方)
开始引导他们转向,
他们目视歼击后开始大G想转向对方后方六点钟位置,
希望能转到对方的三、九线后面佔据有利位置,
但俄制的战机特色的机动转向能力特别强,
所以大G转了一圈之后,
对方仍然在我机的三、九线后,
战管就下令他们脱离。
学弟那时心中并没有感到害怕,
而是觉得黑黑的SU -27好大好漂亮。
我很喜欢看这位台湾飞行员(他们叫做“教官”)的文章——实事求是、朴实真挚。他对历史的态度也相对客观了。
从他的文章中看,轻载的IDF在作战时面对远航而来的重载苏27,尚且无法在大过载动作中转出不利位置,更遑论与苏27媲美格斗呢?
作为中国人(这位先生也认为“一中”)所研制的第一款3代战斗机,IDF的确有其可取之处,尤其是机体设计和极高的微电子水平。其设计人员后来有不少离开台湾,但这些人仍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但发动机受限于美国提供的小推力发动机TFE-1042-70(F125-GA-100),军推只有26.8kN,而最大推力也只有41.8kN。这使得这款飞机的加速性能和高速状态下的格斗性能都非常之差,在能量战中必然落入下风。只能说这是一款充满局限性的产品,至于说媲美“侧卫”,那是纯属于无稽之谈了。
那个人大概率是教主
我也怀疑,不过不妨一驳